《捕风捉影》是一部超出很多人预期的电影,不是深刻,不是感人,是电影作为大众娱乐产品的那种纯粹的、观影感受层面的好看。
如果没有这部电影,人们可能会这样总结成龙的演艺生涯:1978年成龙凭借《蛇形刁手》确立功夫喜剧的风格,其影响力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巅峰,但从2010年后影响力开始下滑,自2015年起,除《英伦对决》外,其主演的作品评分均不佳,逐渐丧失票房号召力。
而有了这部片子,总结可能会是这样:进入21世纪以来,成龙电影质量有所下降,直至2025年,其主演的《捕风追影》成为警匪动作片佳作之一。
《捕风追影》不再属于成龙自己开创的功夫喜剧类型,而是一部扎实的警匪动作片。
*本文涉及剧透
01.
新与旧
展开剩余90%电影观众是最喜新厌旧的一批人。观众会数次重看热爱的老电影,但不大能接受,电影人用老的方式拍一部新电影。最近编剧宋方金在一次活动中说“观众不是要看好电影,是要看新电影。”说对了一半,观众是要看“好看的新电影”。
“类型是一个支架,它可以是一种赐福,也可能是种诅咒。”成龙自己开创的喜剧式打法,曾让角色从超人回归到常人,会疼、会怕、会庆幸。巧妙使用空间和道具,曾经是动作片领域的巨大创新,但47年后,当年的创新已经成为老套。
近十年,成龙没有一部片子不在试图打破这种“类型的诅咒”,解决“打不动了”和“观众审美疲劳了”的问题。《熊猫计划》完全游乐场化,《传说》用AI换成年轻的脸,《龙马精神》用替身……观众都不买单。唯有硬桥硬马的《英伦对决》让大家觉得有诚意。
《捕风追影》打斗的高光首先给了反派。成龙电影中反派的银幕形象多蠢笨、粗俗,而本片中4个逃跑的盗贼,干净、优雅、轻盈、机敏、凌厉,青春逼人,配合默契,在警察的重重围堵中行云流水地逃跑了。在永利皇宫的换装镜头更是以一种街舞的韵律和节奏,呈现了很新的“视觉奇观”。
电影的“正义”首先来自于画面。逃走和换装这两段,因为太过漂亮,成功地让观众将共鸣点放在了反派身上,希望他们不要被抓。果然逃走,观众长舒一口气,得到满足。
更有趣的是,全片的武力值巅峰是影子——由67岁的梁家辉饰演。成家班为梁家辉设定的攻击方式是持匕首近身肉搏。这样的攻击方式让人物显得可信,因为武器轻巧不费力,上了年纪也可以使用,加之匕首短小,需要极高的技巧才能发挥威力,年长者经验更足,所以影子“小刀会”单挑30人斧头帮,再反杀干儿子熙旺,就具有了合理性。
在电影的世界里,大武器不让人觉得恐怖,反而是细巧的小武器,在冷酷莫测的角色手中,让观众觉得恐怖。《捕风追影》里影子的这种恐怖的压迫感营造的非常成功,这直接决定了,观众在后面看到警察接近影子的时候,都提心吊胆。
影片还有一些令人惊喜的打斗来自张子枫的表演。瘦小单弱,是观众一眼就能发现的角色特点,这样的外形在动作片里容易让人轻视。创作者就要在这样的“刻板印象”里做文章。成家班给张子枫设定的打斗方式,是充分利用灵巧的优势,回避力量的不足,以柔术打底的绞杀,翻到对手背后直接锁喉。
青年武打演员提供青春漂亮的打戏,老影帝和小女孩负责出乎意料的“杀招”,成龙在角色里老老实实地做退休警察,避无可避的时候真刀真枪。《捕风追影》靠这样的安排,满足了观众“情怀和新意都要”的严苛要求。
02.
高智商的爽感
“低智感”是成龙近几年低分电影的通病,《捕风捉影》近乎彻底地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这部电影中的高智商爽感,首先来自于反派的出色。影片刚开头,警察就被“鬼车陷阱”耍弄得团团转;开场第5分钟,反派已经第二次作案,并漂亮逃脱;就在警察以为已经盯紧对方的关键人物的时候,直接被反派偷家,总部遇袭,损失惨重。
反派高超的技术能力、以国际象棋术语为行动口号的交流方式,对警察行动的精准预判、眼花缭乱的身份伪装技巧、出乎意料的行动方向,甚至包含分歧的内讧,一次次紧紧抓住观众的心。
导演成功地使观众共情落点在一部片子里多次转移:从盗贼团到黄sir,到果果,到熙蒙,到影子,再到熙旺,又回到影子,又到萌宠小队(影片中警察团队的名称)……这也帮助观众获得“高智商”的观影快感——心太忙了,为许多角色操心,大脑也会体验到爽感。
影片的文戏,在动作片里,是第一梯队的水平。果果两次跟踪被抓包,影子和黄sir包含杀机的菜场试探,黄sir、果果这对临时“父女”的电梯危机和看似温馨实则危机四伏的家宴,这4场“戏中戏”非常精彩。
有影子近身暗杀几无敌手的铺垫在先,观众在每一次警察靠近影子的时候都不由自主的紧张,让这几场文戏的压迫感不输打斗。
而影片的高智商爽感还来源于工整、精巧的剧作。从动作电影作为类型被确立以来,就一直有重场面轻剧作的问题,许多创作者都仅仅将剧情作为连缀动作场面的过渡。
这在观众观影经验较少的时候尚且有效,近些年,随着银幕数量增加,和影片供给的增加,中国观众观影经验增长,剧作糊弄、动作场面燃爆的作品越来越难吸引观众。
《捕风追影》的剧作是剧情片级别的。这是一次非常精彩的双线叙事,警匪两条线互为镜鉴,而且紧密交织。从警方布控逃脱之后,警察看到盗匪的能力,决定请出老猎手。
黄sir通过密密麻麻的监控画面找到4个盗匪,并预判换装,震慑了年轻警察,影子对干儿子自作主张的不满,进行暴力惩罚,要再次重申他首领的威严。黄sir和影子分别确立在各自阵营的权威,并站上正邪对决的主擂台。
而后,黄sir开始组队,萌宠小队在磨合中有所长进,另一边,影子和年轻人矛盾慢慢凸显。两条线共享“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人和老成持重的老领袖的冲突”,同步发展。
警察这队,在矛盾摩擦中走向理解与信任,盗匪团伙,在表面平静中靠近猜忌与背叛。两条线在影子身份确认的关键步骤之后开始交汇。影子则从被出卖开始,与警察时敌时友。
电影借这两条线,呈现了对“父亲”的两种心态:一种是警队式的,年轻人尊重并求教,老年人传授再放手,一种是匪徒式的,老年人猜忌镇压,年轻人弑父造反。
后一条线,尤其浓墨重彩,有影子本欲为孩子牺牲但先被出卖的愤怒,有被迫杀掉救命恩人养子的痛苦,有此沙饰演的熙旺本希望救出义父,失手后为了弟弟的安全不得不亲手击杀义父的挣扎,有4名年轻盗匪发现义父其实想牺牲自己保全孩子们时候的懊悔、惊诧但无法回头的无奈。
电影用两种动物分别代表了警匪两个团队,代表警察的萌宠小队是狗,而代表盗匪的是狼。这是两种组织文化的对撞,老狼交给小狼的每一条残酷的生存准则,都成为射向自己的利剑,狗群看似搞笑、不够厉害,但团结、温暖、忠诚。
03.
回应时代
商业大片要回应时代的恐惧,这几乎是电影行业的惯例。二战以来,商业大片的主题先后有过纳粹阴影、核威胁、大规模生化武器、不受约束的生物科技、恐怖主义、环境灾害等等。
这几年,全世界共同的恐惧是AI的高速发展可能会超出人的掌控,这其中还有许多分支方向,比如高端技术被坏人掌握,比如高度仿真的生成内容会模糊现实,比如AI自主意识使其做出背离人类利益的举动,比如数字信息安全问题……难点不在于觉察到这种共同的恐惧,而在于怎么在影片中使用它。
《流浪地球2》让AI莫斯成为隐藏的大反派,直到电影结尾才揭晓这是聪明的做法。今年5月上映的《碟中谍8:最终清算》,基本只是把智能体作为正反派争夺的道具,把它实体化为一个仿佛有科技感的大球,用对话描述如果智能体丢失的危害,用插U盘和剪电线解决问题,这就是回到该系列的舒适区,偷懒的做法。
《捕风追影》则把这个主题完全融入情节,通过对照“老”与“新”的做法,探讨了新老技术对立又互补的议题。
影片开场5分钟之内就用“鬼车陷阱”完成了大设定:匪徒拥有比警方更强的技术能力,AI生成的假影像让警方引以为傲的天眼系统变得不可信。而后,匪徒又侵入警方通信系统,获知警方一切行动部署,用情节直接呈现技术被坏人掌握的恐惧。
影片中,盗匪先后三四次使用AI篡改影像,干扰警方判断,每一次都出乎意料,每一次都成功,主题和情节全然一体。
警方阵营其实呈现了老中青三代对先进技术的态度,萌宠小队的年轻人对技术的运用有天然的优势;退休返聘的黄sir听到技术让跟踪队被裁撤有一丝怅惘;而郎月婷饰演的女警指挥官王雪梅最具有代表性,有开头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姿态,有和AI争夺指挥权的愤怒,最贴近不愿意看到丧失人类的优势地位,又不得不承认AI能力远超常人的普通人。
而影片对老年人的温柔在于,由黄sir提出,捉老派的贼要用老派的办法。影片没说的是,如果老派的贼也没有了,老派的警察是不是将成为明日黄花?
尾声.
《捕风追影》里张子枫饰演的青涩女警何秋果,可以说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成龙电影里最丰满的女主角。她观察力强,记忆力好,机灵,敏捷,继承牺牲父亲的警号成为警察。警队人人保护她,怕她和父亲一样出事。
但她要强调是“靠自己”当上的警察,渴望建功立业。何秋果清晰地意识到警队这种组织天然地对女性限制,大家的保护,是善意,也是她坐冷板凳的痛苦,是才能无处发挥的憋闷。
后来,何秋果逐渐羽翼丰满,成为独当一面的新一代警察。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,是成龙电影做出的改变之一。
或许这一次配资实盘证券配资门户,年逾古稀还不舍得离开片场的成龙,值得一个好的票房。
参考资料:
《如何欣赏一部电影》托马斯·福斯特|新经典文化
《我是成龙》成龙、朱墨|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
撰文:刘睿
编辑:汁儿
策划:看理想新媒体部
配图:《捕风捉影》预告片
商业合作:bd@vistopia.com.cn
投稿或其他事宜:linl@vistopia.com.cn
这一次,成龙做对了什么?
发布于:北京市益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